期刊家
学术期刊
科普期刊
出版社
图书
会议
我的购物车 0

当代亚太

  • 主管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
  • 分类:   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61X
  • 国内刊号:  11-3706/C
  • 期刊定价:    ¥480
  • 起订时间:   2024年05月
  • 创刊:   1992
  • 周期:   双月刊
  • 出版社:   当代亚太
  • 发行:   北京
  • 语言:   中文
  • 主编:   张蕴岭
  • 邮发:   2-554
  • 库存:   999
  • 邮编:   100007
期刊收录
期刊荣耀
      • 期刊详情
      • 栏目设置
      • 期刊荣誉
      • 期刊文章摘录
      • 相关期刊
      • 点评详情
      服务推荐
      • 期刊投稿
        1-3月见刊
      • 订阅咨询
        一站式咨询服务
      • 杂志投稿
        在线杂志订阅
      • 发表咨询
        专人持续跟踪服务

      期刊详情

      • 期刊介绍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
        • 出版地方:北京
        • 快捷分类:社会
        • 国际刊号:1007-161X
        • 国内刊号:11-3706/C
        • 邮发代号:2-554
        • 创刊时间:1992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16开
        • 下单时间:1-3个月
        • 业务类型:杂志服务

      当代亚太简介

      • 本站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当代亚太》杂志官方网站。办理业务请联系杂志社。

        《当代亚太》(CN:11-3706/C)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本刊在线订阅限时优惠价480元

      杂志文章特色

      • 1.本刊只接受电子投稿。邮件标题请注明“专投《当代亚太》”和论文题目。投稿附件WORD文档的文件名标准格式为:投稿日期+论文的完整标题(例如:5月4日的投稿,文档文件名应为:0504美国的亚太战略与地区秩序构建:制度主义的视角),以便编辑部存档。论文正文首页中请务必留下作者的联系方式(电子邮箱和电话),以便我们与您取得联系。

        2.稿件篇幅要求1万字以上,以1.5~2.5万字为宜(优秀稿件不受篇幅限制)。我们鼓励原创性的学术论文。书评和研究综述字数要求同上,最好从某一个(或某几个)切入点入手,通过对相关文献和研究的深入分析和评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而非简单介绍和推荐他人的研究成果。

        3.文章在形式上要求符合学术规范。在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方面,投稿最好有明确的问题、文献回顾及述评、分析框架和完整的论证(定性和定量均可)。

        4.投稿的注释和引文请参照《当代亚太》的注释体例(具体请见附件)。

        5.论文提要字数请控制在400字以内,内容要明确体现核心观点、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关键词应为3-5个,最好体现出文章的主旨和特色,目的是方便读者根据关键词在众多文献中关注到您的研究。

        6.评审程序分为编辑部初审和匿名专家评审。编辑部通常会在投稿之日起的1个月内通过电子邮件通知作者初审结果。论文选题方向和篇幅与本刊要求有明显差距,以及邮件同时投给多个刊物的投稿恕我们不再回复初审意见。

        7.初审结果通常为三类:未通过初审,建议修改重投,或送交匿名专家评审。未通过初审(或1个半月内未收到初审意见)的文章,作者可另投其他刊物。由于电子邮箱有时存在技术问题,作者在1个月内未收到初审意见,亦可电话或邮件询问稿件初审情况。

        8.进入匿名专家评审程序的论文,我们通常会在1~2个月内将评审意见返回作者。这一过程的周期长短会因匿名评审专家的效率而有所不同,还请作者体谅。通过初审进入匿名评审的论文,1个月内若未收到评审意见,作者可电话或邮件询问。评审时间过长,作者可要求编辑部更换匿名评审专家。

        9.作者根据评审意见进一步完善后,返回给编辑部的修改稿请注意继续保留您的作者简介、受基金资助情况和联系方式(电子邮箱、通讯地址和电话)等信息。文章一旦采用,编辑会依据您的修改稿进行编辑工作,并通过修改稿中留下的信息与您取得联系。

      杂志分析报告

      年度被引次数报告(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

      年度期刊评价报告(本刊综合数据对比及走势)

      •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当代亚太栏目设置

      “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专栏,编者的话,国际经济合作中的政治化,征稿启事

      期刊文章摘录

      摘要:全球化如何改变一个国家的对外经济影响力?对中国而言,参与全球化如何改变其他国家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认识?这些变化又如何影响相关国家对中国的经济政策?在“逆全球化”趋势上升的背景下,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引入社会阶层和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得到以下发现:第一,由于全球化导致跨国相互依赖阶层的出现,原有的国别间差异被国家内部社会阶层间差异所取代。东亚国家的专业中产阶级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倾向于认为中国的影响力大。第二,对一国影响力性质的评价与该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紧密相关。对中国前向链接度越高的国家更倾向于负面评价中国影响力,而后向链接度越高的国家则相反。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突破将国家视为一个整体的研究模式,指出全球化在改变国家对外影响力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阶层差异。另外,引入全球价值链的概念更新了现有以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二元对立的视角来探讨国家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基本模式。

      作者:庞琴,罗仪馥

      摘要: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命脉,能源战略走向关乎国计民生。当国内能源无法满足国家需求时,能源进口就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选项。国家能源进口中,石油往往占据较大比重。随着石油净进口量的增加,过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会给国家能源安全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因此,能源进口国需要在能源独立与相互依赖两个战略导向中做出选择。文章通过对能源独立以及相互依赖两种战略的考察,梳理了两种战略提出的背景、发展状况以及行动措施,并通过对比指出,中国应该继续推进能源合作,走出能源独立的“乌托邦”。无论是能源独立还是相互依赖,这两种能源安全路径都需要在政策制定和行动实施上相互补充。两种路径各有优劣,一个国家只有根据本国特点,建立起有利于自己的能源体系,才是确保本国能源安全的最佳解决方案。

      作者:李冰

      摘要:东北亚的资源分布和各国经济发展状况均具有进行能源互补型合作的条件,需要探索的是在缺乏政治互信的条件下,通过能源合作提升区域能源安全的路径。文章从构建区域能源合作的理论框架切入,分别考察了欧盟和北美的区域能源合作机制建设过程,并以能源资源赋存、供求关系和政治互信这三个基础性条件入手,分析其各自的合作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读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进展缓慢的症结。文章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能源通道和基础设施建设,能缓解直至解决东北亚区域能源供给不足问题,而这些相对小范围的双边合作实际上是将区域能源合作进程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充分切割,以局部互信回避全局互疑,以拼图式的累积渐进到区域整体范围的合作,这为东北亚地区在缺乏政治互信条件下逐步开展区域能源合作提供了可行路径。

      作者:朴光姬,郭霞,李芳

      摘要:国际发展援助模式的比较和演进一直是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同样重要的是对不同路径选取背后的战略考量。随着中国对外援助的迅速增加,如何借鉴他国经验和教训来优化中国对外援助正变得日益重要。日本的对外援助一直是国际学界和政策界关注的重要议题,这不仅是因为其在提供国际发展援助上的长期巨大体量,更在于其虽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范畴属于西方阵营,却具有不同于欧美且相对独立的国际发展援助政策,因而日本对外援助是一个有价值的参考系。文章基于日本近60年来的国际发展援助数据,采用比较分析框架,对日本二战后对外援助的动态演进进行了翔实的数据分析。文章认为,日本对外援助数据显示出其具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而这三个阶段与其1954年加入“科伦坡计划”以来经历的探索发展期、谋求政治大国期、独立风格成型期高度契合。文章通过探讨其不断演进背后的战略考量,有助于理解日本战后国际发展援助的动态路径演变及其背后国际形势和日本国内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对优化中国对外援助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作者:赵剑治,欧阳喆

      摘要:近年来,针对中日两国的民意调查显示,两国人民相互之间不持好感的比例较高,反映出中日关系的持续紧张。由于民意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媒体报道影响后的一种结果,分析中日关系需要探究媒体报道是否偏颇以及偏颇报道的本质。文章表明,媒体在政治上的偏颇报道既来自外生性的权力压力,也来自内生性的追求利益最大化因素。但两者都会在国家安全受到挑战时,产生“同仇敌忾”的集结效果,又反过来使偏颇报道达到极致。文章通过对日本五大报纸对所谓的“南海仲裁案”的偏颇报道的分析,证实了媒体过度抹黑中国形象的报道是造成日本民众对中国难持好感的主要原因,同时还揭示了安倍政府在这背后所起的作用。这是因为,安倍政府一方面需要通过加强对媒体的控制,减少媒体对政府的批判以稳固其政权,另一方面需要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使媒体与政府之间产生一致对外的协同关系,才能引导民意支持其修改宪法,从而实现其最终成为“普通国家”的目标。

      作者:王京滨

      点评详情

      评论 共0条评论
      发表评论
      • 免费
        咨询
      • 订阅咨询
      • 期刊推荐
      • 联系电话
        发表咨询:023-6549-4411
        订阅咨询:023-6033-8768